
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越南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,陷入了崩溃边缘。大量贫困的越南民众为了生存,纷纷逃离家园,涌向香港以及周边的东南亚国家。那个时期的越南,几乎是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,人民生活极其艰难,物资短缺,社会秩序也十分混乱。
越南领导人黎笋上台时曾高喊豪言壮语,誓言让越南的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冰箱,让国家跻身世界最幸福的行列。但这些美好的愿景终究未能实现,现实却是残酷的经济困境和社会动荡。黎笋的理想逐渐破灭,越南人民对他的不满日益加深。甚至在黎笋去世后,许多人将他视为导致国家陷入困境的罪人。他所推行的一系列错误政策,给越南的发展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,直到今天依然难以摆脱阴影。
那么,越南为什么至今无法摆脱困境、实现翻身?当年许世友奉命撤军时下达的三条重要指令,对越南造成了沉重打击,成为关键因素之一。
1978年,越南反华情绪日益高涨,局势日趋紧张。中国党中央经过多次紧急会议,最终在邓小平同志的果断决策下,决定对越南发动反击战。邓小平深知,凭借解放军顽强的战斗力和革命精神,要在军事上击败越南并非难事,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,这场战争牵涉复杂的国际环境。
展开剩余81%为了在国际舆论上争取正义,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,避免苏联在背后插手干预,1978年,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。访问期间,这些国家纷纷表示支持中国的立场,纷纷加入对越南的外交孤立行列,关闭了向越南的物资供应通道,这为中国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。
1979年初,邓小平访问美国。美国对此次行动给予了明确的支持,使得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得到了极大的外交保障,同时也有效遏制了苏联的干预意图。1979年,许世友和杨得志被任命为对越反击战东西线的总指挥。此时的许世友年近74岁,但依然精神矍铄,深谙战场之道,坚决认同中央的战略方针,强调速战速决,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给越南以沉重打击。
反击战正式开始前,许世友召开了重要会议,他看着满堂将领,铿锵有力地说:“这场战争,我们必须依靠强大的火力优势和解放军擅长的穿插战术,迅速推进到越南首都城下。中央的指示非常明确,必须速战速决,绝不能陷入持久战。一旦拖延,苏联必然会出兵干预,届时中国将面临南北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,这将严重影响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进程。”
一名将领赞同道:“完全同意,不能给苏联出兵的借口,也不能给敌人准备的时间。”
1979年2月17日,东线部队在许世友的命令下发起猛攻。伴随着密集的炮火轰击和灵活的战术运用,仅用三个小时,越南苦心构筑多年的莫隆、同登防线便被攻破,越军遭受溃败,溃不成军。随后十余天,越南王牌部队364师被许世友的穿插战术包围歼灭,解放军攻占了越南重要军事重镇高平。
高平陷落令越军震惊,他们开始在谅山及其周边大举部署重兵,严密布设地雷和坚固工事,越南政府清楚,谅山若失守,首都河内将直接暴露在解放军大炮射程之内。谅山战役爆发前,越南政府公开宣称,之前的失败是解放军偷袭所致,誓言谅山之战将让解放军付出惨重代价。
然而,谅山这座在越军眼中坚不可摧的堡垒,很快就在解放军猛烈攻势下土崩瓦解。谅山省委大楼被攻占时,随军摄影干事拍摄的照片迅速在国际上引起轰动,有力打破了黎笋政府关于谅山依旧牢牢掌控的虚假宣传。几天后,许世友率领东线部队全面控制谅山,越军第3师这支王牌部队被彻底歼灭。至此,河内已成为解放军炮火的直接威胁目标。
谅山沦陷后,河内陷入恐慌,黎笋政府内部有人提出迁都建议。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放军完全有能力迅速拿下河内。黎笋则一边紧急动员军民,一边从柬埔寨调回精锐部队准备决战,并扬言要打一场“河内保卫战”。
然而,党中央没有被眼前的胜利冲昏头脑,果断下令许世友撤军。反击战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,这一步棋极为明智。及时撤退不仅避免了我军陷入更大规模的战争泥潭,也为中国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权。若中国攻占河内,黎笋可能以此指控中国为侵略者,使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动局面。东南亚各国也会感受到威胁,转而支持越南,苏联更会借机出兵干预。
撤军命令下达后,许世友为了震慑黎笋政府,下令军队逼近河内数十公里。撤退途中,许世友还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,事后证明这三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越南,使其难以快速恢复国力。
第一,许世友命令在中越边境布设大量地雷。他深知越南不甘失败,必将反扑,因此在边境设置密集的地雷阵,形成一道天然军事防线,极大限制了越南从东线突破的能力。这道地雷防线在之后的十多年里,多次成为两国武装冲突的关键因素。
第二,拆毁了越南北部大部分工业设施。越南北部是其工业重镇,许多工厂和基础设施都是中国援建的,对越南国力和战争潜力至关重要。许世友下令摧毁桥梁、工厂、铁路等,重创越南的工业体系,使其难以制造武器,严重影响民众生活和战争能力。
第三,撤回了中国先前援助给越南的物资、武器和药品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,中国在自身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,曾无数次向越南输送大量援助,价值超过200亿美元。面对越南的背叛,许世友下令尽可能将这些物资运回,无法运回的则予以销毁。许多士兵在物资箱上仍能看到“中国支援越南兄弟”的字样,令人感慨万分。
总体来看,许世友这三项举措有效削弱了越南的综合国力,成为其难以翻身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但归根结底,越南长期穷兵黩武、国策失误,才是其错失最佳发展时机的根本原因。战争让越南变得愈加贫穷,外交环境愈发恶劣。
试想,如果当年越南统一后,能够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,专注经济发展,今天的越南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?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